金秋九月,在锻造公司超万吨高产目标的号角声中,一场“全要素动员、全链条协同、全人员攻坚”的生产战役已全面铺开。面对人员缺口、设备保障、质量管控等多重挑战,公司党委发出“党员带头、全员聚力”的动员令,各党支部快速响应、紧密联动,以“思想筑基、行动破局、服务护航”为载体,誓夺高产攻坚战全胜。
锻一作业部:顶岗补位强保障,无缝衔接保生产
锻一作业部面临最直接的现实难题——人员缺口达10人。短时间内难以补充足够熟练工,如何保障生产节奏不打乱?管理团队迅速制定“党员+职能人员顶岗支援”方案,将“非常规举措”做细做实:
充电”:顶岗支援的党员与职能人员利用班前会、交接班间隙,系统学习岗位标准作业流程,重点掌握设备操作规范、质量检验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顶得上、干得稳”。
交接“零时差”:优化交接班流程,推行“无缝对接”模式,确保“人停机不停、效率不降、质量不滑坡”。
攻坚“全天候”:管理团队24小时轮值现场,动态跟踪生产进度,针对换型、调试等耗时环节提前预判,通过“并行作业”“预准备”等方式压缩非生产时间,确保生产时间最大化。
目前,锻一作业部顶岗支援队伍已全部到岗,人员缺口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热清作业部:党建引领聚合力,五大举措破瓶颈
热清作业部承担着锻件清理校正、热处理等重任,高产压力尤为集中。党支部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
思想“铸魂”:通过班前会“5分钟微宣讲”、安全质量培训会等形式,讲清“高产即生存、高产即发展”的战略意义,让员工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协同“破壁”:打破工区“各自为战”壁垒,建立“跨工区技能共享池”,推动“单面手”向“多面手”转型,灵活应对工序间人力波动,缓解人员缺口。
设备“护航”:成立党员设备维护小组,实行“白+黑”驻点服务——白班重点做好突发故障应急方案和备件管理,夜班加密巡检频次,利用交接班 “碎片时间”完成日常保养,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同比平均缩短20分钟。
质量“护航”:设立“党员质量监督岗”,对关键工序实行“专检”,每日公示抽查结果;成立质量改进小组,邀请研发、质量工程师为员工培训过程质量控制,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自主改善,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效率“攻坚”:党员带头“蹲点”瓶颈工序,通过“逐帧录像+动作分析”识别低效环节;及时收集现场疑难问题,与职能部门组建专项攻关小组,实施问题点日清日结管理,全面提升生产质效。
如今,热清作业部车间内,“党员突击队”“应急保障队”旗帜猎猎,员工们干劲高涨。
机关党支部:服务下沉解难题,全链保障促攻坚
高产攻坚,机关是“中枢”,更是“后盾”。9月1日,机关党支部召开“高产月服务保障”专题会,围绕“如何为一线减负、为攻坚赋能”展开头脑风暴,最终形成《机关党支部“高产月”服务保障与先锋行动措施清单(草案)》,以“清单化”管理推动服务精准落地:
流程“瘦身”:综合管理部简化一线用工调配审批流程,确保一线用工快速调配。
宣传“鼓劲”:党群工作部策划高产月劳动竞赛,加强宣传鼓劲,通过典型选树激发全员干劲。
资源“统筹”:经营规划部协助推进GK管理,统筹协调各单位资源,保障作业部生产节奏。
政策“护航”:财务部为各单位提供财务政策统一解读与服务。
作风“护航”:纪检监察部严查形式主义、推诿扯皮等履职不到位现象,强化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再监督,着力清除阻碍生产的“绊脚石”,为攻坚清除“中梗阻”。按照推进计划,机关党支部正逐步深入一线对接需求,真正将服务转化为解决现场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行动上。
【供稿:蒋文 张鑫 高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