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锻二作业部平锻工区的生产现场,随着一件件空心轴样件顺利下线,标志着由公司产品研发部孙有飞主任牵头的多向模锻新工艺攻关团队,经过两年艰辛攻坚,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向模锻工艺技术,圆满完成客户的样件试制任务。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让锻造公司在新工艺领域阔步向前,更极大提升了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零部件制造技术的革新已经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多向模锻工艺作为该锻压行业的核心技术,相比传统锻造工艺有着诸多不可比拟的创新优势。它能精准成形结构复杂的锻件,使材料利用率大幅提升,又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该工艺生产的零件,力学性能更为优异,能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高强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此外,其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让使用和维护变得更加便捷。虽然这项工艺在行业内已有成功应用案例,但对于东风锻造而言,此前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这也严重制约了公司开拓新项目的步伐。
2023年,锻造公司审时度势,在新工艺开发规划中,明确将新能源空心轴及电机轴作为主要攻关方向,把多向模锻工艺作为重点突破口。当时,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一片技术空白 —— 没有现成的技术参数可供参考,更没有可借鉴的案例。但团队深知,这项技术的突破对公司的战略发展意味着什么。孙有飞主任带领团队毅然选择从零起步,开启了艰难的攻关之路。“不要想那么多,干就是了。” 这句任正非的名句也是孙有飞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获取精准的技术数据,团队借助 CAE 仿真模拟技术,对模具结构进行了四十余次优化设计。无数个深夜,孙有飞的身影总会出现在电脑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的模具造型,时而仔细比对 CAE 模拟结果,时而思索着如何调整造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反复修改和模拟验证,最终的方案通过了严格的评审。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孙有飞主动联系设备厂家,一同摸索设备工艺参数,从油缸保压时间到油缸先后动作顺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即便在高温天气里,他依然坚守在现场,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毫不在意。当遇到部分设备子件没有图纸的难题时,他毫不犹豫地亲手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测绘,一点点还原出整套结构。正是这份执着,确保了模具、模架以及连接机构一次装配成功。
进入调试阶段,孙有飞带领徒弟贾晓伟几乎整天都守在制造现场,对每一个环节都细心记录,做到有疑必提、有疑必究。一次,油缸先后动作顺序出现问题,联系厂家处理需要等待两天,而时间紧迫,不容拖延。孙有飞立刻向装备部求助,装备部迅速派出精兵强将,他们快速熟悉程序、修改程序,不到半天就解决了问题,为调试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锻件热调时,孙有飞更是亲历亲为,仔细润滑模具,耐心指导坯料摆放。凭借着这份专业和专注,调试工作在第二天就打通了全工序,顺利生产出 30 余件锻件,如期按客户预期完成了样件试制任务。
“华为有个任正非,我们有个孙有飞!”当同事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时,只是腼腆一笑,坚定地说:“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还要对调试问题点进行完善,对整线布局进行优化,还要提高生产稳定性,同步对模具寿命进行验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供稿:王国龙】